惱人的膝部外側疼痛-髂脛束症候群


王先生是一個跑步的愛好者,參加過不少的馬拉松比賽,從平地跑到高山,在某一次的越野跑步之後,王先生發現只要在膝關節伸直落地當下,就會在膝關節外側產生疼痛的狀況,劇痛到會有軟腳的問題,因為這樣的症狀,他休息了將近一個月,沒有做任何運動,感覺好非常多,但再度嘗試跑步時,相同的狀況,很快就發生了,王先生去看了醫師,醫師說這是髂脛束症候群,俗稱跑者膝。


髂脛束(Iliotibial band ,ITB)

一條直向纖維的淺層筋膜,從臀肌筋膜延伸出來,其組織寬厚且覆蓋在股外側肌上,在膝蓋側邊匯集成一條強壯的束狀筋膜,最後連接到脛骨結節。

髂脛束在動作學上扮演連結髖部和膝蓋強壯的穩定結構,一方面對膝蓋的外部方面提供靜態穩定性,另一方面在大腿的減速作用也有重要角色,髂脛束可以平衡下肢動力鍊的筋膜張力,讓下肢的動作更協調順利。


image.png


髂脛束症候群成因

過去的研究指出,在膝關節彎曲和伸直時,髂脛束會跟著產生形變,因而重複摩擦大腿外側,髂脛束過度摩擦後,就會產生局部痛點;比較新的科學研究推翻了這樣的論點,從大體解剖上發現,髂脛束的筋膜在將後側股二頭肌及前側骨外側肌包覆,因此不管是膝關節彎取或是伸直,髂脛束都是壓在大腿外側的髁上,並不會有位置的改變

學者發現髂脛束的張力過高或缺乏彈性後,會使髂脛束直接壓迫股骨外上髁上,如此一來,當壓力越大時,這個地方會面臨局部缺血及缺氧的狀況,發炎持續擴大,而無法代謝時,產生髂脛束的筋膜損傷,就是髂脛束症候群。

 

髂脛束症候群常見在不斷使用膝關節的運動中,像:跑步、自行車等運動,下肢過度使用或訓練、下肢肌肉的不平衡、不正確的跑步技巧以及訓練課表強度的改變等;因為好發在跑步的族群中,因此俗稱為跑者膝。

髂脛束症候群症狀

(1) 膝外側疼痛:絕大多數為單點的疼痛,當髂脛束張力過高,引起前後的肌肉失能,亦有可能會有片狀性的疼痛。

(2) 外側肌腱腫脹及增厚:從超音波底下去看,甚至可能會發現在髂脛束下有腫脹的滑囊。

(3) 膝蓋彎曲45度角左右時感覺疼痛

 

 

髂脛束症候群治療與運動介入

初期:

§ 使用各種治療來緩解局部發炎現象,例如電療。

§  進行足部與踝部評估,確認是否需要矯正鞋墊來支持內側足弓,或更換較適合的運動鞋。

用按摩滾筒對股四頭肌、腿後肌與臀部肌群作放鬆。


image.png  image.png  image.png



中期:

§   進行無痛狀態下功能性動作,例如:徒手或輕重量下蹲、分腿蹲、上下階梯等。

§   疼痛限度內進行低強度慢跑。

§  疼痛限度內器械使用,例如跑步機、橢圓機或踏步機。


image.png


進階階段:

§ 拉長距離並以無痛的完成低強度慢跑。

§ 不感到疼痛的情況下,進行負重下肢訓練動作。

 

重回運動場

§ 無痛負重至少達到最大肌力的80%。

§  無痛地完成下肢增強式訓練,例如跳躍、速度訓練。

§   無痛地完成專項相關訓練動作。


image.png 

連續跳躍

image.png

煞車機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