減肥?減重?減脂?增肌?塑身???


減肥?減重?減脂?增肌?塑身???

其實你的問題是『目標選擇障礙』

 

『改善體態』、『促進健康』是健身運動最常見的兩個目標

雖然大部分參與健身的民眾都跳不出這兩個範疇

其中的選擇仍有許多不同細節要注意

筆者簡單整理幾種『減重』類型提供選擇

希望能幫助大家

更快找到自己理想的目標開始著手訓練

 

~評斷依據~

身體質量指數(body mass index, BMI) 體脂肪率 作為指標數據

BMI值計算方式為:體重(公斤) / 身高(公尺) / 身高(公尺)
依據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健康表準值為BMI 18.5~24

 

*體脂肪率則需要透過體脂機測量

常見的標準為男性15~20%,女性20~30

 

筆者的建議如下:

一、BMI值落在標準區間內(18.5~24 kg/m2)
無論體脂肪率測量結果為何,先以建立運動習慣(如重量訓練、皮拉提斯、有氧運動等應多元涉獵),透過運動改善體態問題(如頸前移、圓肩、骨盆前傾造成的小腹突出等)、循環與代謝能力(如上、下肢水腫、腰腹線條等),提升肌力更能促進生活品質、遠離傷痛。並不需要太操之過急就投入刻苦的『減重、減脂』,還有很多促進理想體態的要素,都比盲目減脂來得更實際。

 

二、BMI值過高(> 24 kg/m2),且體脂率過高(男性>25%、女性>30%)
需要減重且減脂的族群。無論是出於健康或外型考量,都應減脂,以減少心血管疾病、代謝性疾病和骨關節磨損及爆衣服尺碼的風險。理想建議是:飲食管理加上運動(重量訓練搭配有氧運動)。

 

三、BMI值過低(< 18.5 kg/m2) 但體脂率過高(男性>25%、女性>30%)::

需要增重、增肌的族群,名符其實的『瘦到只剩脂肪的假胖子』。雖然體脂看起來高,實際體重卻是過輕的,沒有太多脂肪可以再減去,而且也很難減去,一是因為過低的基礎代謝,二是因為肌肉量也少得可憐,不僅無法撐起更多的運動強度及運動量,也容易產生循環不良、骨質疏鬆、生理週期紊亂等風險。且缺乏運動及肌力,不僅容易有體態不佳、姿勢不良,只要稍加活動就容易疲憊。透過重量訓練增加體重,肌肉量的提升不僅改善身體姿勢,還能改善身材的視覺比例,非常適合『明明很瘦卻仍有看起來鬆散的四肢及小腹脂肪』的朋友。

最後一定要強調,這個族群的朋友們,依目前的體組成和體能狀態,憑藉幾次訓練就會『練太壯』的可能性,大概高到跟連槓20期的大樂透你還想一注獨得的機率一樣高。除非你已經是能耍(ㄧㄡˇ)(ㄑㄧㄢˊ)(ㄖㄣˊ)的人生勝利組,不然還是運動吧。

 

四、BMI值過低(< 18.5 kg/m2),體脂率正常或過低(男性< 12%、女性< 22%)

    整體都很瘦的族群,可能是因為:

(1.)有氧運動者:長期進行有氧運動的人,身體為了適應大量或長時間進行中低強度運動,逐漸發展成這樣的體態,除非有不適症狀出現,或有更進階的體能目標,否則也無需特別改變什麼。

    (2.)吸收與代謝不佳者:令人羨慕嫉妒恨的吃不胖類型?運動雖有間接改善的效果,但諮詢專業醫師了解身體狀況,與諮詢營養師暸解飲食的調控,可能會更有利運動的成效。

五、BMI值過高(> 24 kg/m2),體脂率正常或偏低(男性< 12%、女性< 22%)
恭喜你,健身房的人生勝利組94你,請不要強迫玻璃心小編繼續稱讚你。

 

筆者執業經驗的提醒

1.不要為了速成而選擇高強度或高衝擊運動,以免產生運動傷害,得不償失

2.開始執行運動計畫前,先做健康檢查,更加認識自己,評估風險

3.無論是運動或是飲食,良好的『紀錄習慣』會讓減重計畫事半功倍,萬一減重效果不彰還能有跡可循

4.最終理想目標太久遠,設定觸手可及的階段性短、中程目標吧!